普及提升月
疫情当前
在家上网课成了很多孩子的日常
电脑看教材、ipad看直播、手机答题
有时还需要用到家长的手机参与互动
部分家长对此已以习以为常
当孩子向自己索要手机时
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孩子可能遭遇诈***
殊不知,处心积虑的***子们
早已在各大社交平台设下陷阱
等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……
真实案例
>
真实案例1
10岁的小学生X同学在家上完网课,使用手机在某短**平台看到有免费游戏皮肤领取,于是便扫码添加了对方QQ。
对方要X同学发游戏账号和密码,并发来二维码让X同学扫码领取。扫码后,X同学发现无***领取,对方就叫X同学添加“王警官”的QQ。
“王警官”指出X同学的操作涉嫌违***要配合解冻游戏账号,X同学被吓到,急忙按照对方指引,拿家长的手机向陌生账号发红包解冻游戏账号。
之后,X同学的父亲发现手机有两笔莫名的转款记录,共计4005元,询问后,X同学才知***遇到了***子。
>
真实案例2
无独有偶,另一位受害人也因为手机上网落入了***子圈套。11岁的P同学用手机上网时,看到一个“免费送苹果手机”的广告,通过扫描**内的二维码进入一个QQ群,并按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和收货地址。
随后,一个QQ账号添加P同学为好***,并让P同学支付10元运费。支付后,对方让P同学添加另一个QQ账号,对方发来了快递单号和手机照片给P同学确认。
但没过多久,对方就来电称手机被海关扣押了,需要交费。P同学在对方的指引下,拿了妈妈的手机扫描***子提供的二维码,随后***子便成功登录了妈妈的支付宝,并通过“小额免密”的支付方***进行了一笔近2000元的消费。
直到家长发现扣费记录,P同学才知***自己被***。
***术解析
第一步:社交网站广抛诱饵
***子通常会打着免费领取游戏装备、免费领取手机、高收益刷单**、解除防沉***、红包返利等噱头,在QQ、抖音、快手、微信等社交平台引诱孩子主动添加QQ。
第二步:制造“危机”恐吓孩子
在***子引导孩子获取“免费**”的过程中,***子会以操作异常、操作涉嫌违***等说辞,恐吓孩子微信等相关账号会被冻结或将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等,让孩子陷入恐慌。
第三步:家长手机解除“危机”
***子利用孩子不敢告诉家长的心理,进一步引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发红包或扫码支付等方式解除“危机”,有些“用心良苦”的***子还会教小孩如何从家长手里拿到手机。当家长发现莫名的转账记录时,已经为时已晚。
“熊孩子”应当如何防诈***?
未成年人判断力弱,防范意识低,很容易被***子抛出的诱饵***惑。家长一定要保持警惕,做好日常教育,以下这些反诈干货务必收好:
01
定期检查孩子平时上网课所使用的电脑、平板、手机等电子产品,发现可疑软件要及时询问并清理。
02
加***培养孩子的防诈意识,多向孩子科普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诈***类型,做到“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”。
03
告诉孩子不要在网上公开或向他人透露自己及家长的姓名、电话、住址等信息,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。
04
家长也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,不要将手机支付密码告知孩子,不要将支付***设置为免密支付;当孩子索要手机时,一定要确认其用途。
05
如遇可疑情况,请拨打96110咨询求助;发现被***,请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拨打110报警。
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,工作之余,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参与线下活动,用更加健康充实的**方式***替网络社交。